“快生活”与“慢生活”

0
77

前言

最近一期的《博览群书》,有一篇文章讲了一个发生在2007年的故事。

享有世界声誉的小提琴家乔舒亚•贝尔,在华盛顿地铁站演奏了43分钟,有7人停下脚步听了至少1分钟。有27人将钱投进了盒子。1070人从他旁边匆匆而过,似乎没有看见或听到这位音乐家的演奏。

在这次《华盛顿邮报》组织的社会实验中,他挣了32.17美元。而他使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的巴赫名曲。他在剧院的演出门票高达300美元,座无虚席一票难求。他每场收入是在4万美金以上。

对这场实验结果的评论众说纷纭,其中比较集中的,是认为当今的人们只顾赶路,只顾忙碌,竟然没有多少心思来欣赏。这个结论,与当今十分倡导的“慢生活”是很合拍的。

理解

从这个实验来讲,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。不过老慕在重新读到这个故事以后,想说一些对“慢生活”的看法。

在这个世界上,无论“快生活”还是“慢生活”都有它的道理。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。人选择生活的快或慢,是与对生活目标的向往以及生活的驱动力有直接关系的。对于一个社会整体来讲,在选择生活的快与慢时,往往有三个阶段。

  1. 在低级阶段,对于生活缺乏高远的追求,往往也就不会有生活的激情,在这种状态下,人的境界混混沌沌,生活的节奏一定是缓慢的。这种“慢生活”,是生命的浪费。
  2. 当人们有了明确的生活追求时,特别是意识到要实现这种追求,与实际目的所存在的差距,便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,生活节奏就必然加快.在这样追赶生活目标的时代里,“慢生活”就是一种罪过了。当年,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唤醒了中国人追赶现代化的欲望,中国人就像着了魔一样,绷紧了每根神经的发条,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蛇口精神,成了中国人“快生活”的样板。
  3. 当这种生活的追求一一实现之后,社会便进入了它的高级阶段,人们开始享受“快生活”所创造的财富的生活。生活的河流从便急促变成了平缓,“慢生活”的时代到来了。这种慢生活,是生命的享受。

当今的国内,许多人已经看到了“慢生活”的快乐,但眼前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让生活慢下来,这是很纠结的一种状态。

结论

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,“快生活”与“慢生活”的选择,也是离不开家庭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状态。

像老慕在打拼的那些年月,上有老下有小,自己还有事业上的追求和压力,不可能有“慢生活”的条件和心境。现在要退休了,才有了享受“慢生活”的资格。

至于那些还有带第三代任务的老人,要过上“慢生活”还真得再等上一段时间了。

因此,对个人来讲,除了对生活方式要有科学的认识外,对“快生活”或“慢生活”的选择往往还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,必须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。

“快生活”与“慢生活”都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所决定的。只要生活所需,就是合理的生活方式。


文章转载自,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98520710101imdy.html